论文

28

2024-08
发泡剂对复合发泡石膏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发泡剂对复合发泡石膏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以脱硫石膏和铝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利用复合发泡工艺,制备轻质脱硫石膏吸声材料,研究此过程中物理发泡剂的质量浓度和掺量,化学发泡剂的掺量对脱硫石膏材料抗压强度和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孔隙率随过氧化氢溶液掺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物理泡沫掺入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掺入228 g物理泡沫时,开孔孔隙率为66.1%;增加物理泡沫和过氧化氢溶液掺入量均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但会改善材料低频处的吸声性能;材料达到第一峰值频率后吸声系数的波动幅度与开孔孔隙率呈负相关。

28

2024-08
寺庙园林声景研究——以重庆华岩寺为例

寺庙园林声景研究——以重庆华岩寺为例

声景作为寺庙园林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于园林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在声环境测试、声漫步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了寺庙园林中的声景特征。研究发现交通声严重影响了寺庙的声景,山林景观的声景评价最高,多层次的内院空间隔绝了外部噪声,然后从外部噪声控制、各序列空间主导声景、特色声景保护3个角度提出了声景改善的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寺庙园林的声景体验。

28

2024-08
基于循证设计的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研究——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

基于循证设计的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研究——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

基于循证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实地调研系统归纳了现阶段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病房的特征与差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声环境改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以为营造高品质的病房物理环境提供设计思路和科学参考。

23

2024-05
基于循证设计的 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研究 — 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

基于循证设计的 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研究 — 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

基于循证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实地调研系统归 纳了现阶段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存在的问题,并 根据不同类型病房的特征与差异,提出具有针对 性的声环境改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以为营造高 品质的病房物理环境提供设计思路和科学参考

05

2024-06
基于循证设计的 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研究 — 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_copy

基于循证设计的 综合医院病房声环境研究 — 以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_copy

20 世纪中期以前,疗养环境对住院病人影响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心理层面,医院建筑的设计也受当时建筑工业化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环境品质的考虑。直到 1984 年,美国德州 A&M 大学的罗格·乌尔里希 (Roger Ulrich) 教授通过为期 10 年的随机对照实验,证实了环境景观对术后病人用药剂量及康复效率有积极影响 [1]。之后的 20 多年间,越来越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疗养环境与病人的满意度、康复...

28

2024-08
甲基硅酸钠改性发泡石膏性能的试验研究

甲基硅酸钠改性发泡石膏性能的试验研究

研究通过内掺甲基硅酸钠(SM)及表面喷涂SM2种方式探究SM对改性发泡石膏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吸声性能的影响。内掺2.59 wt%的甲基硅酸钠后降噪系数(NRC)提高22.22%,315~2000 Hz频段吸声性能明显增强;随甲基硅酸钠含量增至2.59 wt%,中低频吸声系数逐渐增大,表面接触角增至120.4°。表面喷涂2ml浓度为30%的甲基硅酸钠使吸水率较基准组下降25.18%,表面接触角扩大至143.4°,NRC较基准组持平。内掺甲基硅酸钠通过增大材料的孔径和微孔数量,增强发泡石膏的中频吸声性能。

28

2024-08
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评价

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评价

研究对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案例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与声景感知特征。研究发现: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比标准限值高出5.2~10.4 dB(A);各医院门诊大楼附近室外空间受道路交通噪声和交谈声影响较大,其噪声值比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高出4.2~5.8 dB(A);等效A声级与声景舒适度、声景自然度、视听协调度呈显著负相关。从低频噪声控制、动态静态交通优化、声掩蔽、自然声强化、视觉景观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控制与声景优化建议。

28

2024-08
以“绿”治“噪”从声学维度浅谈种植屋面在生态绿色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绿”治“噪”从声学维度浅谈种植屋面在生态绿色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城市噪声严重干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已成为目前最严峻且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种植屋面作为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具有美观、生态、可持续等特点,亦是解决城市噪声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种植屋面声学性能研究的综述,梳理了种植屋面在建筑尺度和城市尺度下对城市环境噪声的衰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种植屋面在城市噪声控制中的应用,并提出以“绿”治“噪”的设计体系应与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共生,为生态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28

2024-08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特征及空间营造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特征及空间营造研究

为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空间营造的特点,文章通过大量古典园林文献资料研究,结合声景三要素及空间传播特点,统计得到62个具有明确声源、传播路径及接收点的声景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营造盛于清代,大多出现在江南与北方园林。按声景构成要素可分为生物声景和非生物声景两大类,非生物声景点约占声景点总数的80%,其中水声景点的比例超过非生物声景点总数的一半;生物声景点的数量虽少,类型却较为丰富,包括鸟声、钟声、船桨声、琴箫声等;接收点处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但以亭最为常见。

28

2024-08
声景介入下的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例

声景介入下的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例

随着国内各地对历史街区开发力度的加强,视觉景观的更新设计产生模式化、同质化现象。面对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这一共性问题,以听觉感知为切入点,选取重庆市弹子石老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声环境测试和声景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的总体规划思路中应当合理组织声景序列,建议以地域文化特色声景为媒介,唤起历史空间的文脉记忆,营造历史街区场所感,凸显地域特色。

28

2024-08
寺庙园林声景研究——以重庆华岩寺为例

寺庙园林声景研究——以重庆华岩寺为例

声景作为寺庙园林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于园林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在声环境测试、声漫步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了寺庙园林中的声景特征。研究发现交通声严重影响了寺庙的声景,山林景观的声景评价较高,多层次的内院空间隔绝了外部噪声,然后从外部噪声控制、各序列空间主导声景、特色声景保护3个角度提出了声景改善的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寺庙园林的声景体验。

28

2024-08
粉煤灰漂珠道路声屏障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

粉煤灰漂珠道路声屏障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

试验选用热电厂固废粉煤灰漂珠作为集料,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轻集料多孔混凝土,可用作道路声屏障的吸声材料。探究了成型压力、骨胶比2个因素对于试样吸声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材料曲折度因子与流阻进行反演求解,探究成型条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提升,试件吸声的峰值频率向低频移动,峰值处的吸声系数下降;随着骨胶比的提升,试件吸声的峰值频率向高频移动,峰值处的吸声系数提高;在0.9骨胶比的条件下,成型压力与曲折度因子和流阻呈正相关;在0.2MPa的加压强度下,骨胶比与曲折度因子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