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28

2024-08
发泡剂对复合发泡石膏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发泡剂对复合发泡石膏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以脱硫石膏和铝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利用复合发泡工艺,制备轻质脱硫石膏吸声材料,研究此过程中物理发泡剂的质量浓度和掺量,化学发泡剂的掺量对脱硫石膏材料抗压强度和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孔隙率随过氧化氢溶液掺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物理泡沫掺入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掺入228 g物理泡沫时,开孔孔隙率最大,为66.1%;增加物理泡沫和过氧化氢溶液掺入量均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但会改善材料低频处的吸声性能;当物理发泡剂的质量浓度为5 g/L时,材料对低频声的吸收性能最好。

28

2024-08
吸声材料布置对报告厅声场的影响

吸声材料布置对报告厅声场的影响

研究以重庆大学建卒厅为例,对5个声学改造阶段的室内混响时间、声压级、语言传输指数进行了模拟与实测,研究了吸声材料的布放位置对报告厅内声场分布特征及大厅典型声学参数的影响。在该报告厅内,相同吸声材料布放在吊顶的不同区域,模拟的中频混响时间下降值可相差13.8%。在侧墙安装吸声材料后,各接收点声压级衰减的最大差值可达3.2 dB(A),且语言清晰度受混响时间与早期反射声的影响较大。未来报告厅的声学设计应优化吸声材料的布放位置,合理控制声场不均匀度。

28

2024-08
山地城市历史街区声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山地城市历史街区声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选取重庆市三个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噪声控制、积极声景营造、丰富视听体验、结合山地地形的特色声景打造等方面,围绕山地历史街区声景原真性保护与声景设计提出声环境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平均噪声级比标准限值高0.4 dB(A)~5.5 dB(A),且整体声环境评价不高;(2)街区中的鸟鸣声最受大众喜爱,占声偏好评价总数43.7%;(3)施工声、交通噪声极大地降低街区的声景舒适度,分别占不喜欢声景评价总数的39.0%与35.8%;(4)声景与视觉景观的自然度与声景舒适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8

2024-08
基于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声景特征及保护策略——以阿者科为例

基于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声景特征及保护策略——以阿者科为例

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左右,且以低频为主。村落以水为径,串联起自然生态,水声还能为游客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文化与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后的声景舒适度为最高;村民生长于斯,赋予了村落丰富的声景资源。最后提出了3个声景保护策略,即保护村落的原真性,实现特色声景的有机呈现;促进生态保护与水源保育的正向循环,构建自然和谐的声景;激活人的活态属性,延续村落空间的声景活力。

28

2024-08
Sound environment quality in nursing units in Chinese nursing homes: A pilot study

Sound environment quality in nursing units in Chinese nursing homes: A pilot study

研究对重庆市5家养老院5个护理单元的老年居民和护理人员进行主观评价。结果显示,居民和护理人员对自然声音有强烈的偏好,在护理单位对这些声音的感知较低。所有卧室的背景噪声水平均超出了中国规定的清醒和睡眠标准。只有20%的被占用的护理站区域在睡眠时间低于娱乐和健身室的允许噪声水平。在醒着的时候,护理站区域被确定为该单元的主要噪声源。在睡眠时间,卧室的平均背景噪声水平比空卧室高3-12dB(A)。应注意执行睡眠时间的噪声规范。卧室混响时间为0.44 ~ 0.68s,护理站区混响时间为0.63 ~ 1.54s。

28

2024-08
Noise exposure of residential areas along LRT lines in a mountainous city

Noise exposure of residential areas along LRT lines in a mountainous city

研究对重庆城市高速公路附近居民的噪声评价、烦恼及影响进行了研究。夜间噪声水平与城市高速公路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在路边位置,日间和夜间的噪声水平差异一般不显著(0.7~3.6dBA)。75.0%的路边居民认为交通噪声“非常”或“极其”恼人,66.7%的路边居民认为声环境是需要优先改善的环境因素。“卧室窗户朝向”的差异对主观噪声评价有显著影响。通过模拟发现,临近道路的长方形公寓比塔楼式建筑具有更好的降噪能力。路堑作为一种合理设计的挡土墙,其声学性能随竖向走向的加深而改善,应避免边坡角为30°和75°。

28

2024-08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on perceptions of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s in chinese megacities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on perceptions of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s in chinese megacities

研究在中国两个特大城市(重庆和广州)采用一系列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了社会经济指标(性别、年龄、路边居住、平均每天在家时间)对住宅声环境主观评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的居民对声环境的满意度低于平原城市广州的居民。​在声环境感知方面,山区城市居民与平原城市居民、路边家庭居民与非路边家庭居民存在显著差异,但男性与女性、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声环境感知无显著差异,居家时间似乎没有影响。此外,年龄和平均每天待在家里的时间可能与噪声相关的健康症状有关。

28

2024-08
Effect of sound on visual attention in large railway stations: A case study of St. Pancras railway station in London

Effect of sound on visual attention in large railway stations: A case study of St. Pancras railway station in London

本文研究了声级增加时视觉注意的转移,声音对视觉注意的引导作用是否在愉悦、恼人或信息声音的影响下有所不同,以及引导效应是否受到视听刺激对应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声音信号与背景噪声的声级差异增大,人们对音频环境的注意力和评价率的变化呈抛物线形曲线。但是,如果是悦耳的声音(音乐),拐点的声级会比恼人的噪声(火车噪声)高。研究发现,悦耳的声音(音乐)和恼人的噪声比中性的声音更容易被“注意到”。此外,与视觉刺激相对应的声音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28

2024-08
Interplay between auditory and visual environments in historic districts: A big data approach based on social media

Interplay between auditory and visual environments in historic districts: A big data approach based on social media

听觉和视觉环境及其相互影响对游客对历史街区的感知和评价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分别探索听觉或视觉环境。目前,少数关于视听互动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环境,这限制了其外部有效性。我们对中国17个历史城镇的听觉和视觉环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一项数据驱动的研究,该研究利用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帖子和街景照片,这些帖子和照片与声景相关。研究发现,历史街区的听觉环境主要由民间活动的人造声音、街头摊贩的声音、流水声和鸟鸣声组成。第二,街道绿化、空间围合和行人在视觉环境中的存在与声景的情感反馈呈正相关。

28

2024-08
Soundscape components, perceptions, and EEG reactions in typical mountainous urban parks

Soundscape components, perceptions, and EEG reactions in typical mountainous urban parks

研究探讨了山区城市公园的声景构成、评价以及脑电反应。选取重庆市四个山地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发现,生物声和人声在山地公园声景中占比超过84.4%。山区地形对噪声声级空间变化的影响大于对时间变化的影响。噪声水平的时间变化受游客日常活动的影响,周末的水平通常比工作日高8.0 ~ 9.8 dB(A)。视觉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声音舒适度和声景多样性评价可能更高。声景观的自然度与空间开放性呈显著负相关。在纯视听条件下,以鸟鸣为主的脑电恢复节律比交通噪声更为显著。与视听刺激相比,音频刺激下的脑电恢复性反应更多。

28

2024-08
The Effects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Visual and Smell Environments on the Soundscape of Waterfront Space in Mountainous Cities

The Effects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Visual and Smell Environments on the Soundscape of Waterfront Space in Mountainous Cities

研究以重庆市7个山城滨水空间为研究区域,探讨空间特征和视觉、嗅觉环境对山城滨水空间声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交通声景观评价质量较差,交通声评价占主导地位(33%);在空间特征中,相对于道路的位置(包括垂直和水平距离)对声景观评价的影响大于其他空间指标。高程与A计权等效声级呈正相关,与声景舒适度呈负相关。铺装地面、行人和建筑物的比例对声景观有负面影响,而天空、水和自然地形的比例对声景观有积极影响。较高的视觉和嗅觉环境质量可以提高声景观评价,嗅觉环境对声景观的影响大于视觉环境。

05

2024-06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in typical hospital wards in China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in typical hospital wards in China

研究通过长时间的夜间测量,调查了英国典型重症监护病房的声环境,并使用统计分析比较了单人病房和多人病房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每晚的声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单人病房和多人病房的噪声水平也有显著差异,这主要归因于隔音天花板。尽管两种病区的背景噪声相似,但更多的侵入性噪声往往来自多人病房,而极端噪声可能发生在单人病房。每晚被测病房的声级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水平至少高出20 dB(A),主要是在中频。虽然夜间的声级变化比白天小,但夜间的声环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时间,因此无法确定最嘈杂或最安静的时间段。